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Does Inheritance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Family Wealth? Evidence from Chinese Household Micro-survey Data
韦宏耀;杨政怡;钟涨宝;
摘要(Abstract):
社会财富的"代际固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遗产继承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遗产的获得显著正向促进家庭财富的积累,且这一结果较为稳健和可靠;分样本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在农村地区、低文化程度、老年群体和非自雇者群体中更为显著,这可通过个体积累对遗产继承具有替代效应进行解释,即越难以通过市场经济活动积累财富的家庭,遗产继承在其中的作用越大;分财富结构类型来看,遗产继承显著促进家庭房产和金融资产的积累,但对土地资产、固定资产和耐用品资产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遗产继承;财富积累;替代效应;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矛盾背景下遗产继承影响家庭财富差距的机理与效应研究”(19NDQN350YB);;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利他动机视域下代际财富转移影响家庭财富差距的机理与效应研究”(LQ19G030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银行业逆周期资本监管、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的宏观经济绩效评价及其政策设计研究”(7137323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深度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社会福利分层和家庭结构变迁视角”(19YJCZH221)
作者(Author): 韦宏耀;杨政怡;钟涨宝;
Email:
DOI: 10.16537/j.cnki.jynufe.00056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6):4-15.
- [2] 谢宇,靳永爱.家庭财富[M]//谢宇,张晓波,李建新,于学军,任强,等.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3] Shorrocks A F,Davies J,Lluberas R.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Databook 2018[R].Zurich:Credit Suisse Reseach Institute,2018.
- [4] Bourguignon F.Pareto Superiority of Unegalitarian Equilibria in Stigliz' Model of Wealth Distribution with Convex Saving Function[J].Econometrica,1981,49(6):1469-1475.
- [5] Keister L A.Wealth in America:Trends in Wealth Inequality[M].New York,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 [6] Davies,James B and Shorrocks,Anthony F.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M]//In Anthony Atkinson and Francois Bourguignon(eds),Handbook of Income Distribution,Volume 1,Amsterdam:North Holland ELSEVIER,2000:605-675.
- [7] Wolff E N,Gittleman M.Inheritan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or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Great Inheritance Boom?[J].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2014,12,(4):439-468.
- [8] 陈彦斌,邱哲圣.高房价如何影响居民储蓄率和财产不平等[J].经济研究,2011,(10):25-38.
- [9] 陈彦斌,陈伟泽,陈军,邱哲圣.中国通货膨胀对财产不平等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3,(8):4-15.
- [10] 尹志超,吴雨,甘犁.金融可得性、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J].经济研究,2015,(3):87-99.
- [11] 梁运文,霍震,刘凯.中国城乡居民财产分布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10):33-47.
- [12] 靳永爱,谢宇.中国城市家庭财富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J].劳动经济研究,2015,(5):3-27.
- [13] 李凤,罗建东,路晓蒙,等.中国家庭资产状况、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管理世界,2016,(2):45-56.
- [14] 肖争艳,刘凯.中国城镇家庭财产水平研究:基于行为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2,(4):28-39.
- [15] 何金财,王文春.关系与中国家庭财产差距——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6,(5):29-42.
- [16] Modigliani F,Brumberg R E.Utility Analysis and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An Interpretation of Cross-Section Data[M]//In Kurihara,ed al.Post-Keynesian Economics.New Brunswick 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4.
- [17] Nardi M D.Wealth Inequality and Intergenerational Link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4,71(3):743-768.
- [18] Piketty T.On the Long Run Evolution of Inheritance:France 1820-2050[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126(3):1071-1131.
- [19] Waldenstr?m D.Inherited Wealth over the Path of Development:Sweden,1810-2010[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4,111(1):151-187.
- [20] 詹鹏,吴珊珊.我国遗产继承与财产不平等分析[J].经济评论,2015,(4):82-95.
- [21] 狄金华,郑丹丹.伦理沦丧抑或是伦理转向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农村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研究[J].社会,2016,36(1):186-212.
- [22] Xie Y,Jin Y.Household Wealth in China[J].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2015,47(3):203-229.
- [23] Meng X.Wealth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Urban China[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7,55(4):761-791.
- [24] 原鹏飞,王磊.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财富分配不平等及贡献率分解研究[J].统计研究,2013,(12):69-76.
- [25] Walder A G,He X.Public Housing into Private Assets:Wealth Creation in Urban China[J].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4,46:85-99.
- [26] 江克忠,裴育,夏策敏.中国家庭代际转移的模式和动机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证据[J].经济评论,2013,(4):37-46.
- [27] 高梦滔,姚洋.农户收入差距的微观基础: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J].经济研究,2006,(12):71-80.
- [28] 程名望,史清华,Jin Yanhong.农户收入差距及其根源:模型与实证[J].管理世界,2015,(7):17-28.
- [29] Efron B.Bootstrap Methods:Another Look at the Jackknife[J].The Annals of Statistics 1979,7:1-26.
- [30] Lamarche C.Robust Penalized Quantile Regression Estimation for Panel Data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10,157(2):396-408.
- [31] McKinley,Terry and Grifffin,Keith.The Distribution of Land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1993,21(1):71-84.
- [32] Behrman,J R,O S Mitchell,C K Soo and D Bravo.How Financial Literacy Affects Household Wealth Accumul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3):300-304.
- [33] Letkiewicz,J C and J J Fox.Conscientiousness,Financial Literacy and Asset Accumulation of Young Adults[J].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014,48(2):274-300.
- [34] 罗楚亮.收入增长、收入波动与城镇居民财产积累[J].统计研究,2012,29(2):34-41.
- [35] 韦宏耀,钟涨宝.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研究(1989-2011年)——基于微观数据的回归分解[J].经济评论,2017,(1):106-119.
- [36] 陈斌开,李涛.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现状与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S1):55-66.
- [37] Vespa,J,and Painter II,M A.Cohabitation History,Marriage,and Wealth Accumulation[J].Demography,2011,48(3):983-1004.
- [38] 郝令昕,奈曼.分位数回归模型[M].肖东亮,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 [39] Walder A G.Markets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Rural China:Political Advantage in an Expanding Economy[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002,67(2):231-253.
- [40] 梁玉成.现代化转型与市场转型混合效应的分解——市场转型研究的年龄、时期和世代效应模型[J].社会学研究,2007,(4):93-117.
- (1)有研究者詹鹏和吴珊珊(2015)[20]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遗产继承对财富分配的影响,但因为没有遗产数据,他们根据样本的财产、家庭成员结构和死亡率等信息,利用蒙特卡洛法模拟推算了遗产继承情况。研究发现,虽然子女继承人获得的遗产占其初始财富的22%,但总遗产只占社会总财富的0.43%。
- (2)年龄变量不仅包含了个体生命周期信息,也包含了世代信息,因此,其解释机制更为复杂,详见后文年龄异质性部分的分析。
- (3)详细的原始问卷及数据说明请参见CHARLS官方网站:http://charls.ccer.edu.cn/zh-CN。
- (4)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是对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的追踪调查,主要调查样本的教育史、健康史、财富史和工作史等,其中包含了样本较为详细的遗产继承信息。虽然全国追踪调查中也包含了遗产继承信息,但因为比较简略,故只选用了生命历程调查中的遗产数据。
- (5)东部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山东、广东、江苏、河北、浙江、福建和辽宁等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吉林、安徽、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黑龙江等省份;西部地区包括云南、内蒙古、四川、广西、新疆、甘肃、贵州、重庆、陕西和青海等省份。限于调查数据,并不包含宁夏、海南、西藏。此外,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 (6)表3模型MA6中获得遗产的家庭1326户,都是有完整遗产继承数额的样本,加上缺失遗产继承数额的样本293户,即为此处1619户。
- (7)本文采用遗产继承深度变量的社区/村级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宏观层面的社区/村级平均遗产值对居民家庭层面的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外生性,即没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宏观层面的社区/村级平均遗产值会影响到居民家庭的财富积累。第二,显然,社区/村级平均遗产值与社区/村级内居民家庭获得遗产继承值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329,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 (8)我们也考虑了遗产继承对不同收入阶层家庭财富积累影响的异质性,但无论是中、低收入阶层还是高收入阶层,遗产继承对其家庭财富的积累都没有显著影响,故在正文中没有汇报这一结果。
- (9)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因此,我们也考虑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影响的异质性,但结果都不显著,故在正文中没有进行汇报。
- (10)CHARLS数据分析表明农村样本获得遗产的家庭比例(19.5%)高于城市样本(15.0%)。这一比例的解释机制既可以是经济理性的预防动机,也可以是利他动机或者文化习俗原因,相比于城市,农村居民保留了更浓厚的传统家族观念,因此,功能性的代际联系更为紧密,日常的经济往来更为频繁(狄金华和郑丹丹,2016[21]),也更可能节衣缩食为子代留下经济遗产。
- (11)假设父A在25岁生育一个2013年70岁的个体,则A 2013年95岁,1978年经济改革时A刚好60岁,退出劳动力市场。其实,此处对年龄变量的两种不同解释机制可归纳为年龄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和生命周期效应(Life-cycle Effect)两类机制,前者是个体或家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获得财富的不同能力和方式,后者则是同一时期(世代)出生的人受到某一特定社会事件的影响,比如在1978年市场经济改革对有机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同一群人的财富积累能力和方式产生了特定影响(梁玉成,2007[40])。通常情况下,年龄变量表现的结果是这两种效应的综合效果。对于小于70岁的子样本,可能是生命周期效应大于世代效应的作用效果;而70岁以上的子样本,则世代效应的作用效果大于生命周期效应。
- (12)其他财富构成:土地资产、耐用品和固定资产占家庭总财富净值的比例分别为5.35%、5.32%和2.97%,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城市土地是国有属性,只有农村样本才拥有土地资产,所以实际土地资产的占比应该更高一些。
- (13)CHARLS数据分析表明,获得遗产的家庭比例为18.1%,但遗产价值只占家庭财富净值的0.19%,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20%~30%的数据相差十分巨大(Wolff and Gittleman,2014[7]),可能的原因是我国家庭财富积累主要发生在近20年,只有当下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中较年轻者才通过市场经济改革和住房改革积累了大量财产(靳永爱和谢宇,2015[12]),去世的老年人并没有积累多少财产,因而留下的遗产也很有限。而且我国父代的大量财富多以婚姻支出(如聘礼、彩礼、房子、汽车等)、日常礼物馈赠等形式在生前转移给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