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置”的发生与演进——基于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The Ris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Rights Separation”: An Analysis Based on Transaction Cost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ory
何国平;
摘要(Abstract):
运用契约和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从承包地流转的发生和演进中考察了"三权分置"的发生和演进。分析表明:"三权分置"是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交易费用的约束下适应环境变化(农户劳动力变化或种田能力差异特别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所作的制度创新。"三权分置"的发生与演进经历了一个从少数个人和组织创新到大量模仿(快速发展),从政策和法律禁止到逐步放松和认可,从经济权利到准法律权利再到法律权利,权利不断丰富和明确界定的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
关键词(KeyWords): 三权分置;承包地流转;经济权利;法律权利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承包地‘三权分置’与实践模式选择研究”(18BJY123)
作者(Author): 何国平;
Email:
DOI: 10.16537/j.cnki.jynufe.00046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刘守英.农村集体所有制与三权分离改革[J].中国乡村发现,2014,(3):8-14.
- [2] 叶兴庆.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过去与未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6):7-12.
- [3] 顾钰民,汪艳.“三权分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的创新[J].学习与实践,2017,(10):41-48.
- [4] 张燕纯,韩书成,李丹,熊建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17-22.
- [5] Coase R.The Nature of the Firm [J].Economica,1937,4(16):386-405.
- [6] Coase R.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3):1-44.
- [7] Williamson O 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New York:Free Press,1985.
- [8] 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 [9] 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44.
- [10]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07-435.
- [11] 巴泽尔Y.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
- [12] 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6.
- [13] He Guo-ping.The Rise and Fall of Serfdom in China: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J].Economic History of Developing Regions,2013,28(1):69-86.
- [14] North D C.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Chang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59-64.
- [15] 巴泽尔Y.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围[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13.
- [16] 刘兆军,李松泽.“三权分置”权利关系下的农地流转方式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8,(2):134-140.
- [17] He Guo-ping,Luo Hou-qing.The Drawbacks and Reform of China’s Current Rural Land System:An Analysis Based on Contract,Property Rights and Resource Alloction[J].Review of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2016,2(1):61-78.
- [18] 孙强,李勤.对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1998,(8):41.
- [19] 付艳娇.对土地流转的探讨[J].农业经济,1998,(8):42.
- [20] 王品潮.刍议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若干共性问题[J].农业经济,2000,(9):35-36.
- [21] 龙登高.从平均地权到鼓励流转[J].河北学刊,2018,38(3):142-147.
- [22] 匡远配,陆钰凤.我国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及其出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8,(9):33-43.
- [23] 王莹滢.加快推进辽阳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8,(7):108-110.
- [24] 曾博,李江.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现实考量与制度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17,(12):81-87.
- [25] 王正宇.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障碍与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2018,(8):86-88.
- [26] 李俊青.“反租倒包”流转模式可行性研究[J].农村经济,2012,(8):31-34.
- [27] 郜亮亮,杜志雄.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计量经济的协整模型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5,(6):149-154.
- [28] 李升发,李秀彬,辛良杰.中国山区耕地撂荒程度及空间分布——基于全国山区抽样调查结果[J].资源科学,2017,39(10):1801-1811.
- [29] 杨军.农地撂荒:现实案例与制度归因[J].南方农村.2018,(6):14-20.
- (1)参见《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0月30日印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
- (2)实践中,不少集体在“留足集体的”(乡统筹和村提留是指管理或服务费、集体公积金或公益金等)这部分费用的制定中缺乏民主,部分费用可能具有寻租的性质,削弱了农民的剩余索取权。所以,事实上是农民与集体分享剩余索取权。
- (3)人民公社制度下农业集体劳动中由于对成员劳动监督和计量困难,不可能准确地按实际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从而存在对成员偷懒的激励。
- (4)1980—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13—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