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45515

数字经济

  • 知识产权保护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吴文俊;

    基于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有效性和实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存在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政府治理效率高的地区、受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推动创新集聚实现。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扩大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边界、推进高端创新资源跨区域集聚与重组、强化区域协同合作,打造高水平创新生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

    2025年11期 v.41;No.283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数据资产化、算力资源配置与企业创新——基于TOE框架的实证研究

    郭晗;王晨阳;

    随着数据要素确权与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资产化正逐渐成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样本,构造了企业数据资产化指标,引入TOE理论框架并实证检验了数据资产化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主要通过智能启动、结构改善和环境适应机制实现。进一步将企业内部算力基础与数据跨域流动水平纳入分析,发现两者在数据资产化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数据资产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推动数据要素潜能释放和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提供了微观证据和政策启示。

    2025年11期 v.41;No.283 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金融研究

  • 金融制裁、数字金融发展与货币网络重构

    丁文丽;杨渝镜;

    金融制裁作为金融权力博弈的重要工具,是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驱动因素。基于2011—2021年3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数字金融视角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金融制裁对货币网络重构的影响和作用渠道。研究发现:金融制裁对货币网络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即当一国受到金融制裁时,会导致该国货币对外影响的国家数量、国际影响强度以及在货币网络中的影响地位均有所下降。并且对于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全球化水平较低和不属于SDR货币篮子的国家而言,金融制裁对货币网络的消极影响更大。从作用渠道看,金融制裁通过制约国际往来的外部渠道以及加剧货币政策波动的内部渠道,对货币网络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国家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对金融制裁与货币网络之间的关系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其通过作用于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缓解金融制裁对货币网络的消极影响。

    2025年11期 v.41;No.283 3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水平与农业审计师选择

    曹燕明;尤亮;

    研究探讨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水平对农业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责任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规避聘用具有农业上市公司审计经验的审计师,该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审计师农业上市公司审计经历越丰富,社会责任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越不可能选择其作为审计师,且这一现象在不受污染监管及非重污染行业中更为显著。此外,社会责任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向农业审计师支付的审计费用显著低于社会责任水平较高的公司,从供需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其规避行为。进一步分析显示,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低社会责任企业对农业审计师的规避现象明显减弱,揭示了社会责任水平在审计师选择中的机会主义动机,尤其表现为对具有农业相关审计经验审计师的回避。研究为理解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参考,并为监管部门完善审计市场监管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年11期 v.41;No.283 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管理论坛

  • 城市群一体化与企业成本粘性

    赵欣;侯德帅;方心童;

    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逐步深化、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的现实背景,采用准自然实验方法,从成本视角考察了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资源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一体化有助于抑制城市群内企业成本粘性。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抑制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政府干预下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而实现。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制造行业、多核心、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群中,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正向影响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效果评价和企业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对完善政府制度、促进企业优化成本管理具有一定启示。

    2025年11期 v.41;No.283 6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农产品电商物流与农村经济协同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向荣;张雪;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探究农产品电商物流与农村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可以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析农产品电商物流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时间演变方面,中国农产品电商物流-农村经济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呈现出显著的上升特征,协同度水平从轻度协同向中度协同稳步跃进,复合系统协同度由0.044增至0.473,系统间的良性互动日益增强;空间演变方面,协同发展呈现“先波动后加速”的非均衡特征,中部与西部地区“双峰并峙”,东部地区紧随其后,东北地区成为短板;驱动因素方面,经济活力、环境约束、数字化基建对协同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从外部调控因素看,城乡差距显著抑制了四大经济区的协同水平,政府干预、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则呈现区域异质性。多方位的全面协调成为缩小发展差距的关键。未来应当加强基建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统筹农业要素优化与农村经济活力提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推动农产品电商物流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

    2025年11期 v.41;No.283 9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