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相东;杨丽花;
贸易模式一直是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国际贸易研究仅有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俄林和克鲁格曼获奖的主要原因都与其对贸易模式开创性研究有关。文章在简要点评19~20世纪关于贸易模式研究方面三种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理论之后,重点介绍了21世纪以来成为该领域研究最前沿和最热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及其最新扩展,并对其现有研究成果简要述评,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010年04期 v.26;No.144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1218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9 ] - 彭腾;詹博;
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并购此起彼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此引发激烈的"国进民退"争辩。争辩主要就"国进民退"存在与否、形成原因、价值判断以及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退出等问题展开。关于"国进民退"存在与否,有总体没有论、潮流大戏论和个别现象论;关于"国进民退"的形成原因,有市场扭曲论、宏观调控论、"玻璃门"现象论、金融差异论和多因综合论;关于"国进民退"的价值判断,有肯定论和否定论;关于竞争性行业的国企退出,有退出论和不退论。当然,我国经济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国""民"共存、进退自由。
2010年04期 v.26;No.144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42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 ] - 曾贵;钟坚;
我国"民工荒"的重点是加工贸易。当加工贸易的粘性工资低于农民工的预期工资时,农民工"用脚投票",选择留在农村务农或到非加工贸易部门就业,劳动力供给满足不了加工贸易对农民工的需要,这是导致加工贸易"民工荒"的根本原因。化解加工贸易"民工荒",必须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降低农民工转移成本;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率。
2010年04期 v.26;No.144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0 ] - 邓敏;范小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两岸经贸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具体机制的选择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鉴于此,在对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介绍的基础上,总结各个阶段的研究特点,指出不同时期研究成果的新变化、新思路和产生分歧的原因,并进而分析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有利于促进理论研究、推动两岸建立经贸合作机制的实践。
2010年04期 v.26;No.144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6 ] - 周建波;叶淏尹;金芙杰;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包括对农业合作化的作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道路以及农业合作化与机械化的关系等方面的深刻阐述,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宝贵财富。文章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进行归纳,指出优缺点,对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0年04期 v.26;No.144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2 ]
- 卢瑾;
通货紧缩划分为"好"通货紧缩与"坏"通货紧缩,我们的研究对象限定为"坏"的通货紧缩。通过对通货紧缩形成机理的分析,将通货紧缩的形成过程划分为触发过程与持续过程,通货紧缩的触发过程主要表现在货币层面的收缩,而持续过程则取决于实体经济层面的供需关系。如果实体经济层面没有实现供需平衡,单纯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很可能导致经济滞胀。
2010年04期 v.26;No.144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蔡玉胜;
实现中国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的转换,必须深入研究造成这一结果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和空间主义等理论流派对该问题的探讨从不同层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角度。中国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经历过特殊历程,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将农业和农村当作工业化的一个工具,而是必须全面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2010年04期 v.26;No.14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 ] - 韩中;
根据国内外大量事实研究成果和产业集聚理论,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了21个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聚状况及对所集聚区域要素流动和技术进步的推动。研究表明:21个制造业行业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东、中、西部间差距甚远。伴随着制造业行业的空间集聚,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不断由制造业弱集聚区域流向强集聚区域。产业集聚加速了区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抵消了技术效率下降的不利影响,促进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加。
2010年04期 v.26;No.144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2 ] - 郭佩霞;朱明熙;
政府采购作为贸易领域中的特殊区域,尽管全球化是发展的主旋律,但是,市场开放与保护始终是GPA谈判的核心命题。而如何在不违背国际协定的前提下实现市场保护,更是中国GPA谈判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文本和实践角度对政府采购实体及例外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从而为中国加入GPA谈判寻求应对之道。
2010年04期 v.26;No.144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4 ] - 唐东会;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应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公共服务应优先提供,影响人们起点公平的公共服务应达到较高水平。中国应建立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模式,转移支付方式要根据转移支付目标而定。目前的中国转移支付收效并不太理想,改革的方向是: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完善标准支出计算指标体系;制订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指标体系;取消税收返还。
2010年04期 v.26;No.14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899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2 ]
- 牛树海;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改变,"中部崛起"到底如何崛起,中部地区区域整体崛起是目标,但是,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条件决定了中部崛起必须走由重点地区整体发展的道路,那么,在重点地区中应该如何选择中部地区发展模式。对此,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网络模式,对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网络概念及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网络的基本思路和空间结构,最后提出了一些措施。
2010年04期 v.26;No.144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 - 赵俊臣;郭元圆;
运用国家统计数字分析表明,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全国31个省市区中差距最大、最严重的省份。造成这种状况是历史的、地理的和现实的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干预政策则是最重要的原因。为此,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各种干预政策的作用,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2010年04期 v.26;No.144 10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7 ] - 宗佶;
为使云南省更好地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必须对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具备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系统分析,以促使云南省寻找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对外发展战略。通过SWOT分析,指出云南省进一步深层次发展对越经贸合作仍存在困难和不利因素,但面临着发展的契机。
2010年04期 v.26;No.144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 徐承红;杨婷婷;陈航;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和统筹城乡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的关系,并以四川这个传统农业大省为案例,通过对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0年04期 v.26;No.144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50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0 ]
- 叶文辉;张琰;
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建设质量和民众对基础设施可及性来看,远低于东部、中部和全国平均水平是不争的现实。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要向提高民众受益度的质量方面转变。国家应把新农村建设政策支持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加大对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及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2010年04期 v.26;No.144 127-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1 ] - 潘思谕;
文章分析了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机理,明晰了价值创造效应及其拓展途径的具体内涵,研究了中国与东盟企业的国际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效应及其拓展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企业组建国际战略联盟的根本动因是为了获取关键性资源,开发东盟市场。不同模式与类型的国际战略联盟的价值创造机理、价值创造效应及其拓展途径不同。联盟各方必须共同努力,充分合作,通过各种合理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拓展联盟的价值创造效应。
2010年04期 v.26;No.144 13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6 ] - 谷禾;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是云南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通过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理解,分析云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云南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差异化的原因,并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2010年04期 v.26;No.144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6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2 ] - 王文;刘富华;
在空间差别化模型中引入搜寻成本,可以发现,电子市场通过降低买者搜寻成本,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不同的市场主体对电子市场的投资动机是不同的,因而需要根据具体的市场条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电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2010年04期 v.26;No.144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张洪烈;
系统地回顾、归纳和评析了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根据职业发展与生涯发展的阶段变化和特点,以及舒伯有代表性的生涯彩虹图等工具,针对当前企业组织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以及员工职业生涯所面临的困惑,提出生涯发展理论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院校以及人才培养机构中的应用建议。
2010年04期 v.26;No.144 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1641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2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