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6210

理论探讨

  •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

    范方志;李海海;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短期看可能跟需求有关,但长期而言实际上是由其租金决定的。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即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和土地供给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土地财政"是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2011年06期 v.27;No.152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757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可持续就业的理论诠释

    陈浩;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行为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消费行为之外,就业也是人的重要经济行为,由此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理论假设——可持续就业。初步诠释了可持续就业的形成机制、内涵体系以及实现机制等理论涵义,有助于丰富人的可持续发展命题的经济学内涵。

    2011年06期 v.27;No.152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财政竞争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结构——基于国内外文献的一个思考

    郑尚植;

    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财政竞争的研究文献,全面认识了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经济学本质。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发现如果中央政府能够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并不会导致公共支出结构的扭曲。所以说,制度缺失是导致财政竞争无法有效实施的真正原因。为了纠正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所带来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中央政府应该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以保证财政竞争的有效实施,而不是片面地反对财政竞争,因为财政竞争在本质上是一个中性概念。

    2011年06期 v.27;No.152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89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市场机制设计研究发展评述

    熊金武;孙火军;王昉;

    市场机制设计就是以"市场机制"为主要对象的机制设计,通过对市场微观机制进行设计,使其市场资源配置结果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需求。市场机制设计者需要具有像工程师一样的视野,运用包括机制设计理论、实验经济学和计算机工具的多元工具,细致考虑和把握市场细节以及市场参与者与市场制度的博弈过程,从市场厚度、市场拥塞、市场行为的安全性和简易性等角度分析市场低效和市场失灵问题,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011年06期 v.27;No.152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0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宏观经济

  • 中国居民收入不均等:基于财产性收入的分析

    马明德;陈广汉;

    运用GE指数区域分解方法和收入来源分解方法,研究2000~2009年财产性收入对于居民收入不均等的影响。研究发现:财产性收入倾向于扩大城镇内部收入不均和农村内部收入不均,并且在2002年以后作用逐年增强。财产性收入在大部分年份倾向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作用很小,并且这种作用在逐步减弱。另外,尽管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阻碍很大,却通过影响财产性收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在鼓励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要防范其过分拉大居民收入差距。

    2011年06期 v.27;No.152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625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碳税征收对象研究

    李岩岩;赵湘莲;陆敏;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如何控制碳排放是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碳税在西方国家已实行多年,实践证明碳税是控制碳排放的有效经济手段。文章以碳税征收的对象为主要研究内容,以面板数据的系统聚类方法为基础,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碳税应当以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企业的高能耗行业为主,逐步推广至其他行业。

    2011年06期 v.27;No.152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措施

    张建中;梁珊;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面临着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衰退。在对比分析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即稳定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适度降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以及企业应适当增加现金储备。

    2011年06期 v.27;No.15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12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陈芳;龙志和;林光平;

    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运用Theil系数、变异系数以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收敛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县域经济差距自2004年以来有缩小的趋势,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县域经济具有不同的收敛特征;同时,中国县域经济间具有比省域经济更强的收敛性,这说明中国省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不是县域经济间的差异,而在于城市经济间的差异。

    2011年06期 v.27;No.152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684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产业链的我国奶业利益分配关系分析

    于海龙;李秉龙;

    从产业链的视角切入,研究探讨中国奶业不合理利益分配格局的成因及其对中国奶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影响。以乳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和作为要素市场上的区域垄断买者,使乳品加工企业为应付产品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竞相压低原料奶价格,将产业利润由要素市场移至产品市场,而将成本压力由产品市场向要素市场转移,进而形成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而奶业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制约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各产业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供求和紧密的契约关系,影响中国奶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1年06期 v.27;No.152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796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航空工业区域分工体系的重构:国际经验及比较

    严海宁;谢奉军;

    随着大飞机项目的上马和各地航空工业园的大量新建,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知名航空工业企业的经验,通过比较,为中国航空工业区域分工体系的重构寻找出路,以避免重蹈诸多行业重复建设的覆辙。

    2011年06期 v.27;No.15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近期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及作用探析

    吴妍;吴星雨;严静;

    中国近期房价持续高涨,宏观调控措施频出,但人们依然预期房价看涨。结合成都市房地产现状剖析房价高涨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及住房制度改革所产生的大量住房需求与缺乏弹性的土地和住房供给之间的失衡。分析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其作用在部分城市已经显露:供求双向调节的金融和税收措施,能防范金融风险,保障房地产行业持续发展;二套房贷、限购、差别化利率等措施通过区分住房需求,抑制了过快增长的投资性需求;完善土地出让和保障性住房制度,增加了土地和房产的有效供给。但是,要将房价稳定在合理水平,还需建立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

    2011年06期 v.27;No.152 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6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金融研究

  • 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户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胡帮勇;张兵;

    基于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根据中国1979~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消费支出与农村金融深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农民消费支出增加的主要因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响应是同向的;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也对农民消费增加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弱于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2011年06期 v.27;No.15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45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信息结构、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的博弈分析

    饶育蕾;王颖;

    金融机构的代理投资行为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金融监管者旨在增加社会福利,而信息的非对称性限制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通过建立监管条件下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和监管者之间的多方博弈模型,分析信息结构对代理冲突、监管行为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违规所带来的高风险溢价诱使金融机构违反监管政策,且非对称信息降低了监管者的监管努力程度,诱使金融机构从事违规活动,降低总的社会福利。

    2011年06期 v.27;No.15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信息不对称与股市崩盘研究综述

    陈洁;张定胜;

    按照股市崩盘形成的具体原因,将国外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股市崩盘现象的主要理论模型分为流动性缺乏模型、多均衡与太阳黑子模型、块状信息聚集模型、羊群效应变形模型和泡沫破裂模型5类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外的主要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学者进行股市崩盘研究的可能方向。

    2011年06期 v.27;No.152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73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王永杰;

    以中国2005~2007年间1971家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别检验了金融生态环境和最终控制人性质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检验处于不同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由性质不同的控制人控制的公司的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公司的盈余质量反而较低,而国家作为最终控制人能够改善公司的盈余质量;公司提高盈余质量能够显著降低资本成本,但是处于不同金融生态环境的公司和是否由国家控制的公司,盈余质量的改善对资本成本降低的影响程度不同。以上研究的证据表明,单纯优化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对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和资本成本降低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只有从公司产权性质等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改善,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2011年06期 v.27;No.152 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8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基于1985~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吴永兴;李国疆;

    运用云南省1985~2009年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作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都显著地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后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011年06期 v.27;No.152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

    李克芳;

    内部营销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顾客忠诚度,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内部营销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提出了企业应该把类营销工具和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融为一体运用于内部营销中,具体包括:引入市场营销观念,改变管理思想和方式;运用市场调研工具,掌握员工需求状况;使用市场细分工具,实施差异性营销战略;运用人力资源组合,增进员工满意度。

    2011年06期 v.27;No.152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化质量研究——浅谈高城市化率背后的质量危机

    马林靖;周立群;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化率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关注。特别是20世纪末第一个100%城市化率的城市——深圳的出现,揭开了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序幕。在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中国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城市化的发展单纯强调速度和数量而忽视了城市化的质量和农民的权益呢?对此,对高城市化率的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深入剖析,选择了包含农民收入水平、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二元结构系数等指标,结果发现高城市化率城市隐藏的城市化质量问题不容小觑。

    2011年06期 v.27;No.152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05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HP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借鉴钻石模型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姜彤彤;吴修国;

    文化产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但文化产业竞争力至今仍未形成一个统一认可的评价模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借鉴"钻石模型"理论和当今时兴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三级层次结构,有6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标权重,设计出基于AHP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最后,分析该模型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2011年06期 v.27;No.152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482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A股市场信息技术行业的经验证据

    尹珍丽;胡国强;

    采用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发生更正前期盈余信息的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股权高度集中、外部审计监督较强、负债水平较低的非亏损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较小,而董事会独立性与财务重述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信息披露研究文献,为证券监管部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中国资本市场财务重述行为提供经验证据。

    2011年06期 v.27;No.152 13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721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竞争优势、商业信用体系均衡与商业信用资本

    杨柏;徐小斌;

    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均衡条件下的资本运用框架,对商业信用资本盈亏的形成机制和内涵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企业的商业信用不仅需要从局部方向来控制,还应该纳入企业整体资源框架之中,商业信用所营造的资本运营成果与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明显的相关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竞争优势是企业运用商业信用构建信用资本的基石,在企业积累运营资本的过程中,商业信用资本基于竞争优势而动态转化。

    2011年06期 v.27;No.152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从考古资料看汉代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杨芳;

    宁夏秦汉时期进入中国的统一版图,成为统一国家的有效组成部分。两汉时期,境内主要设置北地、安定两郡,分别管辖南北区域,加之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开发农业,促使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宁夏境内考古发掘和清理了200余座两汉时期的墓葬,大多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而且出土了大量陶、釉陶、铜、铁和金等各类质地精美的文物,从考古学视角来看,为全面认识两汉时期宁夏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实物证据。

    2011年06期 v.27;No.152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以有形之小锻造无限之势——以喀什、满洲里、珲春为例

    柳五三;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使德宏又一次站到了开放发展的最前沿。如何把握历史再次赋予德宏的腾飞契机,当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桥头堡建设的排头兵?需要借鉴他人经验。喀什、满洲里、珲春等地以资源、环境等有形之小,锻造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无限之势。他们的经验,无疑具有"攻玉"之效,值得深思学习。

    2011年06期 v.27;No.152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