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5961

宏观经济

  • 制度环境对城市集聚经济强度的影响——基于市民化和市场化转型的双重视角

    宋春合;吴福象;

    城市集聚经济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基于市民化和市场化双重视角,考察制度环境对城市集聚经济强度的影响。使用工具变量法和门限模型的工具变量估计,研究发现,本地居民密度对工资的城市固定效应所产生的提升作用远大于外来移民,主要源于户籍制度引起的社会分割;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移民,其提升作用都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如果全面深化改革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城市集聚经济将得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

    2018年06期 v.34;No.194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45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空间视角下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毛金祥;张可;

    利用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县级行政区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与本地的区域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效应,即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本地显著正相关,区域创新在时间维度上具有"滚雪球"效应;邻近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教育、市场化、金融发展、基础设施水平与本地的区域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可充分利用经济集聚促进区域创新的红利,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可为区域创新协同提供合作通道,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需有全局思维。

    2018年06期 v.34;No.194 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地区GDP增长数据准确度评估——纳入太空灯光数据下修正“克强指数”的实证研究

    刘思明;臧梦玲;

    在遵循评估指标自身数据质量可靠性高、与现实经济活动高度关联、能够比较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三大原则的基础上,选取太空灯光亮度、电力消费量、货物周转量和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额构建修正"克强指数",估算中国省域GDP增长率的真实值。基于1995~2013年30个省份的数据,在验证修正"克强指数"可以作为评估中国地区GDP数据准确性有效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官方统计的GDP增长率和模型拟合得出的GDP增长率,发现考察期内各省份GDP增长率的年均统计误差为0.55个百分点,其中17个省份的误差在0.5个百分点以内,反映中国地区GDP增长数据总体可靠。此外还发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部分经济发达省份近几年的GDP增速出现了持续低估的现象,这可能与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未被完全纳入GDP统计有关。

    2018年06期 v.34;No.194 2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63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和制度距离、跨国并购与“一带一路”投资

    张艾莲;封军丽;刘柏;

    基于2008~2015年间世界47个经济体的668起企业跨国并购事件,通过实证检验甄别了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其中个人主义维度的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权力距离维度的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竞争力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并方并购前的资产负债率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正效应。跨国并购的目的不仅是规模的扩大,而且是效益的提升,文化与制度距离的作用对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所以,为了提升跨国并购效率,需顺应不同文化距离维度的作用路径,避免同一方向的文化距离强化导致效果抵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在经济交往的同时,增强文化交流,释放文化和制度软环境对跨境投资的促进作用。

    2018年06期 v.34;No.194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115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金融研究

  • 汇率波动、资本项目开放与货币国际化——国际经验与启示

    沈悦;杨丹丹;

    依据21种世界主要货币在国际债券计价货币中的使用份额,将其分为已国际化货币、待国际化货币和未国际化货币3类,利用面板模型考察资本项目开放与汇率波动对货币国际化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资本项目开放能够明显推动货币国际化进程,但在考虑汇率波动时,资本项目开放的促进效应有所弱化,并且汇率波动越大,资本项目开放的边际效应越小。汇率波动对资本项目开放边际效应的影响在待国际化货币中不显著,在未国际化货币中显著。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初始阶段,适度控制汇率波动幅度有助于发挥资本项目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促进效应。

    2018年06期 v.34;No.194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85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非线性转换效应——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检验

    邵汉华;汪元盛;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结构市场化是新时期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由之路。使用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PSTR模型对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水平与市场化水平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只有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制度环境达到一定程度,金融结构市场化导向的增强才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中国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结构市场化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

    2018年06期 v.34;No.194 5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707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谁从财政支农投入中受益更多?——基于资金结构差异与农户人力资本差异双重视角

    赵为民;

    将财政支农与农民人力资本相联系,研究两类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相关的财政支农资金,受益大的群体是高人力资本农民群体,与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相关的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变化点,即当农民人力资本水平低于eαβ时,该类资金仍然有利于人力资本相对高的农民,当农民人力资本水平高于eαβ时,则低人力资本的农民从该类资金中受益更大。基于微观入户调查数据的双重差分研究证实,当基础公共服务类支出/生产类基础设施支出的比值增加一个点,初中以下水平的农户将比初中水平以上的农户,其年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多受益807元,高中水平以下的农户将比高中水平以上的农户多受益520元,考虑到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经营,因此偏向于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结构对低收入农户则更为重要。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缩小农村收入差距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2018年06期 v.34;No.194 6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614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创新驱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研究

    邓国营;龚勤林;

    理论上基于马克思创新思想,归纳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在驱动力,从"量"和"质"两方面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理论,识别制度创新对城市转型的外部动力作用机制。实证方面,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检验了创新驱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对资源型城市整体的转型效率尤其是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转型效率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但由于目前资源型城市中主导产业仍是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水平提升空间仍然较大,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仍需长期努力的方向。

    2018年06期 v.34;No.194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54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云模型的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指标权重研究

    郭茜;

    准确评价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标权重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权重是从主观层面对客观事物重要程度的认知与评价,赋权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自然语言具有明显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即不确定性。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权重设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云模型设计定性与定量统一的权重体系,使权重结果贴近人类认知,易于理解和接受。

    2018年06期 v.34;No.194 96-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1406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劳动者退休意愿的实证研究

    弓秀云;

    采用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中国不同性别劳动者退休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抚养或赡养子女老人数量、家庭独立收入来源人数、单位性质、工作状况对男性和女性退休意愿影响显著,但又有较大差异;闲暇消费水平和期望退休年龄影响显著且较为一致。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公众的退休意愿,对退休年龄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8年06期 v.34;No.194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04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董晓红;

    <正>科技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国家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相关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大学负责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学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可以视为培养大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向梅梅、刘明贵主持编写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一书从实践教学的基本意义出发,深入阐述了与之相关的体

    2018年06期 v.34;No.194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