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6200

理论探讨

  • 平台经济前沿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陈红玲;张祥建;刘潇;

    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新兴经济模式,对现有经济理论提出很多挑战,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对国内外平台经济的研究进展和前沿动态进行梳理,围绕平台经济的理论基础、竞争行为、市场策略、定价模式和价格结构,以及平台企业竞争的绩效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综述,全面呈现平台经济的研究现状和脉络。在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提出了平台经济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不仅能够推动关于平台经济方面的理论研究,而且在实践中有助于探索平台经济的新模式。

    2019年05期 v.35;No.205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下载次数:757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司治理?——一个述评

    田妮;张宗益;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司治理?通过提出一个三维度理论框架,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规范和网络维度评述该领域的现有文献。分析显示,中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了东亚和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和演变,也对微观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包括控制权配置、高管激励、家族企业治理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价值观、规范维度上,而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维度上。最后,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019年05期 v.35;No.205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85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收入差距促进了环境污染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杨寓涵;

    中国的粗放式增长带来了收入差距与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两者治理目标的协调需要理清其内在联系。利用甲肝发病率和人口结构作为收入差距的复合工具变量验证了收入差距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有着显著的正向刺激,在使用了工具变量之后,其显著性和影响程度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耗起部分中介作用,收入差距通过能源消耗这一中间机制来影响环境污染;所有制结构起到了前半路径的调节作用,所有制结构抑制了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刺激作用。

    2019年05期 v.35;No.205 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86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宏观经济

  • 租购同权与扩大供给:中国住房租赁市场因城施策的理论与实证

    林梦柔;柴铎;董藩;周小平;

    租购同权和扩大租赁房供给是中国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两大政策基点,但不同城市适用性和效应差异巨大。基于控制住房成本原则,从住房市场供需和居民租购选择视角提出"价格要挟"假说并构建模型,解释房价和租金运行机理,分析政策在不同城市的效应差异以及可能导致的租金上涨程度;将分析简化为对城市远期均衡租价比偏离度的评估,构建指标对36个城市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目前只有少数城市适宜推出租购同权政策,部分已出台租购同权相关政策的城市引发租金上涨压力较大,确实需扩大租赁房供给、稳定市场租金预期;一些城市单纯扩大租赁房供地则可能导致土地浪费,只有特定阶段二者才适合同时推出,而过早推动租赁房规模化经营可能增强价格要挟、推高租金。

    2019年05期 v.35;No.205 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343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模型

    周小刚;薛莲;许洋;陈璐;

    文章探讨了公共产品供给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构建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出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然后建立动态面板GMM模型,验证了城镇化存在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共产品总体上对加速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显著,存在明显的公共产品促进城镇化提升效应,但东部地区公共产品的城镇化效应并不显著。由于不同公共产品外溢性的特征差异,公共产品中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教育和环境保护对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公共设施和公共安全对城镇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公共服务产品水平的对策建议。

    2019年05期 v.35;No.205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94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长江经济带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张治栋;李发莹;

    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总体而言,通信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视角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高于通信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程度不一的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2019年05期 v.35;No.205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729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1 ]

金融研究

  • 是效率递减还是机制变化?——对我国金融发展门槛效应的再检验

    周丹;

    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金融资源配置,是通过甄别、筛选生产项目而达到鼓励创新、实现优胜劣汰,以技术、效率提升来推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是否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变化?是金融发展的边际效率递减还是门槛值区间内金融机制的变化?文章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应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金融-经济"关联的门槛效应变化。研究发现:金融发展的负向门槛效应在中国的"金融-经济"关联中显著存在,其实质是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与效率变化的反映。即使调整模型设定与指标选择,变换样本范围与模型回归方法,这一实证结果都始终能保持稳健。

    2019年05期 v.35;No.205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劳动收入、不确定风险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徐巧玲;

    根据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oprobit模型检验劳动收入、不确定风险与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影响投资组合多样化,收入显著促进了储蓄与风险资产并存的家庭投资格局;中国家庭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当收入不确定增加时,储蓄较风险投资增加更多;中国家庭在风险资产投资中存在谨慎动机,家庭进行风险资产投资时倾向于与无风险的储蓄资产组合;劳动收入显著促进中西部家庭投资组合多样化,而收入不确定风险显著促进东部家庭投资组合多样化;劳动收入及不确定风险通过增加家庭金融知识及风险偏好而促进家庭储蓄和风险资产投资。

    2019年05期 v.35;No.205 7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606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政治治理、管理层权力与隐性腐败——基于权力约束政策的视角

    罗珊梅;郝玉贵;

    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2008—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检验"十八大"以来的权力约束政策对管理层权力与隐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影响,考察嵌入企业政治行为的政治治理机制对管理层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政治治理抑制了管理层权力与隐性腐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且在国有企业更加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政治关联关系会使政治治理在国有企业发挥更加明显的监督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了"十八大"以来的权力约束政策发挥了企业外部监督的功能,提供了执政党政策制度的公司治理作用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相关公司治理理论。

    2019年05期 v.35;No.205 8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113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创新吗?——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张充;

    在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造成何种影响,是关乎中国经济转型和能否持续增长的的重大问题。首次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公示的2007-2014年间每一笔土地交易信息,构建地级市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出让数据,考察"土地财政"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构成土地财政的商住用地出让收入可以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第二,土地财政对创新的影响存在"补给效应"机制,即土地财政可以放松财政预算约束,补给科教支出;第三,土地财政对创新的影响存在"补偿效应"机制,即补偿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的成本缺口,低价出让更多的工业用地来进行重点产业、高科技产业的招商引资。

    2019年05期 v.35;No.205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91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于健;

    <正>在大众生活与设计发展日益提升的今天,设计教育教学也处在了不断更新的动态发展之中,环境艺术设计作为重要的生活要素,逐渐进入内涵创新与理念发展的全新阶段。从20世纪中期开始,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创造性活动,逐渐被欧美各国所重视,并且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环境空间为媒介,以满足人的使用功能为前提,进行空间的创造和信息的传播,让观众接受空间信息,并进行互动的设计行为。

    2019年05期 v.35;No.205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