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5616

理论探讨

  • “三权分置”的发生与演进——基于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何国平;

    运用契约和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从承包地流转的发生和演进中考察了"三权分置"的发生和演进。分析表明:"三权分置"是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交易费用的约束下适应环境变化(农户劳动力变化或种田能力差异特别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所作的制度创新。"三权分置"的发生与演进经历了一个从少数个人和组织创新到大量模仿(快速发展),从政策和法律禁止到逐步放松和认可,从经济权利到准法律权利再到法律权利,权利不断丰富和明确界定的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

    2019年08期 v.35;No.208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1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三权分置”的发生与演进——基于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何国平;

    运用契约和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从承包地流转的发生和演进中考察了"三权分置"的发生和演进。分析表明:"三权分置"是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追求福利最大化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交易费用的约束下适应环境变化(农户劳动力变化或种田能力差异特别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所作的制度创新。"三权分置"的发生与演进经历了一个从少数个人和组织创新到大量模仿(快速发展),从政策和法律禁止到逐步放松和认可,从经济权利到准法律权利再到法律权利,权利不断丰富和明确界定的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

    2019年08期 v.35;No.208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1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基于机会不平等的测度

    李莹;

    基于直接法机会不平等测度,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分析了三者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析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研究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居民机会不平等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女性内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以2000年为分界点,1989—2000年间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高于城镇,2000年之后城镇高于农村;西部地区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较低,而东部地区机会不平等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发现,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收入不平等的下降阶段,公平合理不平等的贡献率远高于机会不平等。

    2019年08期 v.35;No.208 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下载次数:62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基于机会不平等的测度

    李莹;

    基于直接法机会不平等测度,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分析了三者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析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研究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居民机会不平等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女性内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以2000年为分界点,1989—2000年间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高于城镇,2000年之后城镇高于农村;西部地区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较低,而东部地区机会不平等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发现,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收入不平等的下降阶段,公平合理不平等的贡献率远高于机会不平等。

    2019年08期 v.35;No.208 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K]
    [下载次数:62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宏观经济

  • 短期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波动

    胡亚楠;

    利用2000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研究了短期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并且具有周期性与投机的特点,这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风险防范提出挑战。但同时,短期跨境资本依然可以填补我国某些企业部门的资金缺口,对产出增长的作用不能忽视。有效管理短期跨境资本是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取得开放红利的关键。

    2019年08期 v.35;No.208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短期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波动

    胡亚楠;

    利用2000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研究了短期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并且具有周期性与投机的特点,这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的风险防范提出挑战。但同时,短期跨境资本依然可以填补我国某些企业部门的资金缺口,对产出增长的作用不能忽视。有效管理短期跨境资本是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取得开放红利的关键。

    2019年08期 v.35;No.208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下载次数:60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基于中国283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张居营;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提高工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任务。以2006—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工业化水平、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基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同技术创新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倒U型"关系,且高水平上的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具有深度改善效应。研究对充分认识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8期 v.35;No.208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20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基于中国283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张居营;

    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提高工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任务。以2006—2016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工业化水平、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基于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的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同技术创新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倒U型"关系,且高水平上的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具有深度改善效应。研究对充分认识工业化进程中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8期 v.35;No.208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120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政治关联是否影响行业和地域多元化战略的绩效产出?——来自中国民营部门的证据

    邓新明;叶珍;

    以2009—2016年沪深A股530家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探讨行业多元化、地域多元化和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行业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地域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治关联对行业多元化与绩效的负向关系有减弱型调节作用;政治关联对地域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有减弱型调节作用。

    2019年08期 v.35;No.208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政治关联是否影响行业和地域多元化战略的绩效产出?——来自中国民营部门的证据

    邓新明;叶珍;

    以2009—2016年沪深A股530家上市民营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探讨行业多元化、地域多元化和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民营企业的行业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中国民营企业的地域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治关联对行业多元化与绩效的负向关系有减弱型调节作用;政治关联对地域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有减弱型调节作用。

    2019年08期 v.35;No.208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638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金融研究

  • 银行间市场利率、超额准备金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

    罗琦;

    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流动性管理工具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实证上一直存在争议,其原因可能是以往研究只关注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而忽视了其他流动性冲击因素,从而导致遗漏变量问题。采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流动性水平的超储率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了显著的流动性效应,即超储率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利率平均下降45个基点。此外,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货币政策基调、通货膨胀等变量对银行间市场利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央银行有效调控银行间利率提供了实证支撑。

    2019年08期 v.35;No.208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8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银行间市场利率、超额准备金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

    罗琦;

    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流动性管理工具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实证上一直存在争议,其原因可能是以往研究只关注了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而忽视了其他流动性冲击因素,从而导致遗漏变量问题。采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流动性水平的超储率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发现了显著的流动性效应,即超储率上升1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利率平均下降45个基点。此外,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货币政策基调、通货膨胀等变量对银行间市场利率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央银行有效调控银行间利率提供了实证支撑。

    2019年08期 v.35;No.208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81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保险能改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吗?——来自822户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

    左斐;徐璋勇;罗添元;

    针对保险能否支持农户融资的问题,基于2014年陕、苏二省82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在有效分离信贷、保险供需行为的前提下,对保险之于农户信贷供给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保险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农户获取正规信贷的能力,但与信贷损失挂钩的农作物保险相比其他类别的商业保险更能发挥作用;同时,陕西样本地区相比江苏样本地区保险对信贷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而这一差异来源于陕西样本地区政策性的银保互联支持。研究为信贷保险互联的制度安排提供了进一步经验支持。着眼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应当进一步支持构建多样化的信贷保险关联机制。

    2019年08期 v.35;No.208 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56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保险能改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吗?——来自822户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

    左斐;徐璋勇;罗添元;

    针对保险能否支持农户融资的问题,基于2014年陕、苏二省82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在有效分离信贷、保险供需行为的前提下,对保险之于农户信贷供给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保险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农户获取正规信贷的能力,但与信贷损失挂钩的农作物保险相比其他类别的商业保险更能发挥作用;同时,陕西样本地区相比江苏样本地区保险对信贷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而这一差异来源于陕西样本地区政策性的银保互联支持。研究为信贷保险互联的制度安排提供了进一步经验支持。着眼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应当进一步支持构建多样化的信贷保险关联机制。

    2019年08期 v.35;No.208 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56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资本配置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业务的经验证据

    沈中华;张科坤;王晓燕;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委托贷款配置的关系及其在不同自由现金流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是否存在不同的表现。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4—2016年的委托贷款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概率和规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自由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发现,在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力较大和无大股东监督等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正向作用更大。文章丰富和完善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资本配置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管理者聘任决策以及企业对委托贷款的资本配置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9年08期 v.35;No.208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98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资本配置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业务的经验证据

    沈中华;张科坤;王晓燕;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委托贷款配置的关系及其在不同自由现金流和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是否存在不同的表现。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4—2016年的委托贷款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概率和规模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自由现金流充裕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最后发现,在实际控制人性质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权力较大和无大股东监督等内部公司治理环境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委托贷款配置正向作用更大。文章丰富和完善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资本配置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管理者聘任决策以及企业对委托贷款的资本配置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19年08期 v.35;No.208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98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股权激励、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噪音”的视角

    刘柏;卢家锐;

    文章以2010―2016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剔除公司业绩中盈余管理"噪音",考察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具有正向作用,但激励效果低于未剔除盈余管理"噪音"前的预期;其次,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弱化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的效果;最后,区分产权性质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弱化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没有明显影响。文章丰富了股权激励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在实践方面为提高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9年08期 v.35;No.208 8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7K]
    [下载次数:1856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股权激励、过度自信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噪音”的视角

    刘柏;卢家锐;

    文章以2010―2016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剔除公司业绩中盈余管理"噪音",考察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具有正向作用,但激励效果低于未剔除盈余管理"噪音"前的预期;其次,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弱化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的效果;最后,区分产权性质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弱化股权激励对公司真实业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没有明显影响。文章丰富了股权激励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在实践方面为提高公司股权激励效果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9年08期 v.35;No.208 8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7K]
    [下载次数:1856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研发加计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

    薛钢;张道远;王薇;

    以2010—2016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中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激励效应。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资源密集型企业的激励效应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化加计扣除方式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税率式优惠可能会削弱研发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据此提出优化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方式的政策建议。

    2019年08期 v.35;No.208 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006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1 ]
  • 研发加计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

    薛钢;张道远;王薇;

    以2010—2016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中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激励效应。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对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对资源密集型企业的激励效应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化加计扣除方式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税率式优惠可能会削弱研发税收优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据此提出优化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方式的政策建议。

    2019年08期 v.35;No.208 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006 ] |[引用频次:133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媒体专业英语的探究——评《数字媒体专业英语》(第二版)

    马瑞贤;

    <正>简洁易懂、标准规范是专业英语的翻译标准。在数字媒体领域,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表达原文信息的重要前提。所作译文必须完全符合此专业领域的规范,内容充分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这就要求不仅有专业的词汇与语法,还要将其严谨性与逻辑性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符合语法结构的表达习惯,帮助读者理解原意。专业英语的翻译大多以客观陈述为主,这是阐述科学事实、表达内容等重要的前提。翻译通常运用直译与意译等形式来表现原文,以忠于原文的要求将译文表达通顺。不管是在词汇还是语句之中都运用灵巧的译法,尽量贴切原意,将原文作者的意愿进行客观表达。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担,学生要想得到良

    2019年08期 v.35;No.208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媒体专业英语的探究——评《数字媒体专业英语》(第二版)

    马瑞贤;

    <正>简洁易懂、标准规范是专业英语的翻译标准。在数字媒体领域,英语翻译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表达原文信息的重要前提。所作译文必须完全符合此专业领域的规范,内容充分地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这就要求不仅有专业的词汇与语法,还要将其严谨性与逻辑性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符合语法结构的表达习惯,帮助读者理解原意。专业英语的翻译大多以客观陈述为主,这是阐述科学事实、表达内容等重要的前提。翻译通常运用直译与意译等形式来表现原文,以忠于原文的要求将译文表达通顺。不管是在词汇还是语句之中都运用灵巧的译法,尽量贴切原意,将原文作者的意愿进行客观表达。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担,学生要想得到良

    2019年08期 v.35;No.208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