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5632

广告

理论探讨

  • 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基于新经济生产方式的考量

    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新经济产业生产方式下人口红利的新内涵及其市场瓶颈问题,文章从劳动要素属性出发思考要素市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边际效率低于潜在效率,使得要素市场仅有劳动力定价缺少人力资本定价机制,最终导致要素市场扭曲。此外,基于劳动要素属性、价值创造与消耗均衡及较低折旧率的延退政策能提高劳动要素有效时间供给,缓解要素市场扭曲。这些研究成果有利于拓展新经济条件下劳动要素理论,科学认识人力资本红利,为破解经济转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力资本约束和延退政策提供了基于要素属性的理论支撑。

    2020年02期 v.36;No.214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5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

    王雨薇;国世平;

    中央银行正在推动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但是数字货币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发行流通中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首先对数字货币的定义进行阐述,其次研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信息技术风险、法律规范风险、流通环境风险、宏观政策挑战和超主权货币挑战等。应通过持续加大信息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数字货币金融制度建设、推进数字货币流通环境建设、开展数字货币政策影响研究、加强国际协作推广数字货币等措施应对风险和挑战。

    2020年02期 v.36;No.21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047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国民经济

  • 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陈智颖;钱崇秀;陈苗臻;

    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代继续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通过一个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存在最优规模;城镇化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优规模,以及最优规模下的经济增长率;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开放度、教育以及交易效率等水平导致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基础设施投入质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0年02期 v.36;No.214 1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275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环境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央地关系的调节作用

    罗斌;凌鸿程;

    为了探索环境规制过程中分权机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合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日常事务进行干预的现实,分析央地政府博弈双方选择与演化的过程,构建央地政府动态博弈模型,发现环境分权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以中国200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考察环境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随后考察央地关系对环境分权与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过程中,环境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央地关系加强会抑制环境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且央地关系对环境分权与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存在异质性;央地关系加强会抑制东、中部地区环境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因此,在环境规制过程中,应确立分权机制,并制定差异化的环境策略,同时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增强各环保主体在环境规制过程中的参与度。

    2020年02期 v.36;No.214 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1175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

    周少甫;陈哲;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东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人口流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呈现负效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结构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和技术溢出趋于饱和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又因人才严重流失导致经济增长受到阻碍。因此,需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有利于人口流动合理科学的进行,使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2020年02期 v.36;No.214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1794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金融研究

  • 公司丑闻的强制披露是否影响内外部投资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

    金缦;

    探究公司内外部投资人在面临公司被强制披露丑闻时公司治理的具体行动,构建基于丑闻强制披露的甄别模型和抑制丑闻的公司治理模型,分析丑闻在被强制披露后的信号发送、传递及市场甄别的路径。通过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由于内部投资人可在市场中"无差别"自由交易形成丑闻窖藏动机,丑闻的强制披露存在必要性。尽管强制披露丑闻的行动可促进市场对公司的合理定价,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但并不会最终抑制丑闻的产生。此外,尽管丑闻在"用脚投票"上不导致交易扭曲,但强制披露制度对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投资人体现了公平。建议通过提高丑闻的强制披露处罚金额和监督的精准度,以及降低内部投资人在丑闻爆发后的自由交易机会,发挥丑闻作为公司声誉的监督作用。

    2020年02期 v.36;No.214 6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6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市场竞争、并购商誉与投资效率

    张安军;

    企业并购在资本市场并购活动日趋活跃背景下,如何发挥预期的协同效应并有效提升并购企业后期的投资效率,文章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下存在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并购商誉能有效抑制企业后期的投资非效率,并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随着行业市场垄断程度的增加,并购商誉对企业投资非效率的抑制作用将会受到削弱。进一步研究表明,并购商誉对国有企业投资非效率的抑制程度要显著大于非国有企业,而并购商誉对企业投资非效率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能有效抑制企业后期的投资过度行为。这对正确认识企业并购投资行为并帮助投资者理性决策等方面有一定启示。

    2020年02期 v.36;No.214 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798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70个城市的实证

    杨刚强;程恒祥;吴斯;

    基于2006—2016年中国70个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情况和任职的市委书记的详细个人信息,系统地研究了地方官员治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追求政治晋升激励下,城市官员晋升压力越大,他们就越有可能为个人私利去干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导致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佳。并且在晋升锦标赛的模式下,城市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呈现显著的正U型关系,正U型曲线的最低点出现在3. 14年处,略低于官员任期的均值。当官员任期较短时,晋升压力会增强官员任期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负效应;而当官员任期延长到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起到促进作用时,晋升压力的增大会缓解这一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正U型关系对于上任年龄小于55岁的市委书记更为明显,对于上任年龄大于等于55岁的市委书记则趋于消失。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0年02期 v.36;No.214 8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1983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外资占比、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

    邢震;梁君;

    通过使用1998—2010年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层面的外资占比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占比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通过了相关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外资占比提升创新水平的边际作用随年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趋势,说明外资占比的作用方向尽管为正向但是作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是外资占比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渠道,即外资占比促进了产业集聚程度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主要体现在地区层面的集聚,而在行业层面的集聚并不显著;从区域、是否重工业、要素密集度和是否出口企业等层面进行相关异质性检验,发现外资占比的作用有所不同。研究基本上肯定了企业外资占比对于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因此地方政府依然需要重视招商引资。

    2020年02期 v.36;No.214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129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