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晋;
基于省级数据,将能源消费和环境承载要素纳入新古典增长框架,进而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增长方式集约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的增长激励下,要素市场扭曲通过弱化制度环境、对创新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制约人力资本和加剧市场壁垒对增长集约化产生抑制;科技研发投入是纠正扭曲的重要途径;"污染避难所"及"资源诅咒"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要素市场扭曲是其深层原因。
2020年03期 v.36;No.215 20-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吕明元;苗效东;
大数据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基于2005—2017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部门面板数据,系统分析大数据影响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机制和路径,从劳动生产率视角重新测算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从资源和技术方面量化大数据发展水平,并利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能有效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同时,大数据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具体而言,中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在大数据发展中受益最多,东部次之;合理化方面,大数据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次之。这意味着大数据不仅能提升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还能通过合理的引导与规划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020年03期 v.36;No.215 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6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 郑芳;王建生;位梦蕊;
基于中国"五普"和"六普"的数据以及保障性住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交互模型中的标量加总估计法对保障性住房影响人口流动的机理展开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在相邻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保障性住房不仅对本地区人口流入有促进作用,还对相邻地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若不考虑空间交互的这种双向涟漪作用,会极大低估保障性住房对人口流入的促进作用;经济发达地区保障性住房对人口流动影响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大于其他地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高质量人口的流入对于各地区意义重大,而"以房抢人"可能会成为各地区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的重要"武器"。
2020年03期 v.36;No.215 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8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陈秀英;刘胜;
随着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日益从单中心圈层向多中心网络形态转变,学界开始逐渐关注其在产业价值链升级演化中的作用,但相关的探讨仍有待深化。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有以下发现:首先,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改善,且这一结论有稳健性。其次,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对产业价值链攀升的促进效应随城市规模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类"倒U"形曲线特征,反映出"竞争"与"溢出"两种效应叠加后的净效应方向。这表明大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对产业发展的"拥挤效应"、中小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的"承接效应"已逐步显现,揭示了大中小城市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在多中心城市群体系中的重要性。此外,空间相关性检验表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SDPD)模型结果表明,多中心空间发展模式除了会对本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产生促进效应外,也会对邻域城市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产生空间外溢效应,表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生性特点。上述研究结论对推动城市从单中心虹吸走向多中心协同、优化"产城融合"区域联动协作机制、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0年03期 v.36;No.215 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张志昌;任淮秀;
各国政府为了激励企业创新,往往采取补贴政策。企业创新投入分为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资金过程中存在寻租行为,实证检验寻租活动究竟是充当了润滑剂还是损害了政府补贴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寻租活动显著负向调节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人力资本投入的促进作用。
2020年03期 v.36;No.215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8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 ] - 宋哲;于克信;
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对动态环境下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机理缺乏深入探索。基于此,从管理者从业年限、年龄、学历、开放性或封闭性四个维度考量管理者特征,考查其对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模式,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管理者学历和开放性对组织惯例更新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管理者年龄与组织惯例更新呈倒U型关系,而管理者的从业年限、封闭性对组织惯例更新具有负向的作用关系;同时,高环境动态性下,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2020年03期 v.36;No.215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