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5639

理论探讨

  • 土地租税与土地财政演进——基于公共物品融资的经济逻辑

    张垒磊;闫晨;

    文章以公共物品融资为切入点,运用土地租税理论探讨土地财政演进。土地租金是公共物品融资的最优选择。政府运用土地租金提供公共物品,会出现生产性公共物品对非生产性公共物品的挤出。尽管土地租金永续存在,但以农地征收为支撑的土地财政却不可持续。从征地到征房产税的土地财政演进,恰是土地租金充实公共物品融资理论的实践,在土地国有原则下,政府对城市内保有环节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其实质是政府以征税的名义征收级差地租。

    2020年06期 v.36;No.218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14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政府“土地生税”研究:基于工业用地视角

    李学增;郭贯成;崔久富;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可能存在"土地生税"意图,并采用全国286个地级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对工业企业应缴增值税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一致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会影响其土地策略的制定,当财政相对自由时,倾向于通过工业用地出让增加税收收入;从工业用地角度证明了地方政府有"土地生税"意图,为全面地理解地方政府土地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2020年06期 v.36;No.218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49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国民经济

  • 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

    陈海龙;陈小昆;

    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两类工具变量模型,选择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并从人口净迁移性质、城镇化水平及区域差异等角度考察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异质性。得出主要结论为: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缩小程度依中、东、西部地区减弱;城镇化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得越快;人口净迁入规模越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得越快。

    2020年06期 v.36;No.218 2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09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

    朱风慧;刘立峰;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而产业结构升级是优化经济结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以2003—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出基于SBM模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伴随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国绿色TFP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绿色TFP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环境规制等控制变量产生的影响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基于区域异质性和发展的阶段性,应实行差异化产业结构政策,并强化相关配套措施的联动协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06期 v.36;No.218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5304 ] |[引用频次:170 ] |[阅读次数:5 ]
  • 行政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资源配置

    厉华威;

    财政、行政分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往研究揭示了中国财政、行政分权影响经济绩效的渠道。通过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影响渠道:金融渠道,即财政、行政分权通过影响金融发展程度、投资效率、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影响经济绩效。研究发现:一是由于财政分权改革增加了地区的财政自主性,使地方政府能够将资源集中于更有效率的项目,提高了投资效率。二是行政分权给予地方更多的经济权力和政策灵活性,会有效降低政策干预的影响,进而减少金融资源的错配。三是财政、行政分权对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通过倾向匹配得分方法控制内生性,并通过增加控制变量和前期变量回归的方法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

    2020年06期 v.36;No.218 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02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党组织嵌入、审计监督与预算松弛——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代彬;谈星辰;刘怡;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控制活动的重要构成,也容易成为企业高管自利行为的"良好载体",而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有机嵌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则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基于2010—2017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表明,党组织嵌入能够降低国企高管的预算松弛程度,并且党组织嵌入程度越深其对预算松弛行为的治理作用越好;"国际四大"通过强化党组织嵌入对预算松弛行为的抑制效应展现出协同治理功效,而审计师行业专长则发挥了相对消极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党组织嵌入对预算松弛行为的遏制效果在中央企业以及随着分析师关注程度的提高表现更佳,但党组织"新鲜血液"的流入尚未带来治理功效的相应增强。研究不但有助于厘清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的具体路径,还完善了对制度转型情境下企业预算松弛行为的理论认知,并为理解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耦合机制提供了经验启示。

    2020年06期 v.36;No.218 6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54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企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

    杨玥;张强;江新会;

    提出企业价值观贯彻度概念,并将其概念化为宣扬的价值观和实践的价值观的差异程度。对4家企业的174名员工进行预研究和对15家企业的471名员工进行正式研究,进行了多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分半样本的多水平中介效应分析,全样本的补充验证和逆向中介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条目的企业价值观贯彻度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信度,通过了多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检验;价值观贯彻度与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对高层管理的信任和工作投入均有很好的区分性;价值观贯彻度对员工工作投入具有普遍影响;企业价值观贯彻度是通过对管理高层的信任进而影响工作投入的。

    2020年06期 v.36;No.218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2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综合评估研究——基于仪器设备视角

    冷松;

    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评价问题涉及因素较多,仪器设备作为重要的研发资源,其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面板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数据包络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仪器设备投入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仪器设备费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绩效总体较好;仪器设备费的贡献具有研发规模门槛效应,当研发规模较小时,仪器设备费的贡献并不显著;高技术产业仪器设备的绩效总体上处于提高阶段,2008年以后的弹性系数要大于之前的弹性系数;仪器设备投入比重较低的原因是基本研发设备条件已经具备,本质上说明从2008年开始,高技术产业创新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研发人员的绩效有待提高。高技术产业仪器设备投入绩效较好的原因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一点和政府投入仪器设备的高等院校完全不同。

    2020年06期 v.36;No.218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下载次数:55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调节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谭立力;刘小莞;

    采用2000—2017年间中国对东南亚投资项目及其投资主体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目的国政治风险对中国投资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三个相关外交政策变量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目的国政治风险显著增加了中国企业为争取本地资源而选择合资模式的可能性。针对这种负面影响,更长的正式外交历史和更多的国家领导人互访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而对外经济援助的缓解作用不显著。

    2020年06期 v.36;No.218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22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人民币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兼评《汇率变动、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一文

    张广现;

    <正>一、背景开放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可以引导资本流动方向,改善对外贸易状况,调整居民消费方式,优化国内生产要素配置,对于防范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马宇、安晓庆于2018年9月在《经济学家》上发表的《汇率变动、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一文,认为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收入水平异质性,高收入经济体和中高收入经济体的汇率升值能促进经济增长,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经济体的汇率贬值也能促进经济增长;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通过对外贸易渠道促进经济增长,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经济体则相反;高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通过外资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另外三组经济体恰好相反。自1997年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严峻,"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引人深思。目前我国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再加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及蔓延,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探讨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06期 v.36;No.218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107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