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6347

理论探讨

  •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来自OECD成员国的经验证据

    张文爱;

    人力资本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采用Penn World Table 9.0数据(WPT 9.0),从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两个方面对OECD成员国在1990—2014年期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展开实证测算。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物质资本质量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总贡献中,69.70%来自直接影响,30.30%来自间接效应。因此,从直接与间接效应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本的作用进行科学评估,对于科学制定人力资本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0年08期 v.36;No.220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106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对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兼议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困境的政策逻辑

    陈秀英;

    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是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GVC转型升级视角,考察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对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球治理参与能力提升可以显著促进样本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样本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在全球治理参与能力的细分维度中,决策行动力显著促进了发达国家价值链攀升,成果分享力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升级作用更明显,目标实现力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升级的作用为负。机制检验表明: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可以通过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新的全球价值链治理困境下,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全球治理参与能力视角,为加快完善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提供新思路。

    2020年08期 v.36;No.220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69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国民经济

  • 中国居民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

    严艳;陈磊;

    基于带有结构断点的协整检验和持久性-暂时性冲击分解方法考察中国居民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财富效应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收入是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自2013年以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与前期相比有所下降,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均明显增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住房资产的增加并未对非居住消费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包含居住消费的情况下,住房资产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存在明显的高估,而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则被低估。消费、收入、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的长期变化均由持久性冲击决定,证明基于协整关系得到的财富效应分析具有可靠性。长期来看,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居民金融资产保值增值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降低居住成本亦有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短期来看,暂时性冲击对消费波动的影响进一步增大、持续性增强,这意味着在特殊时期,针对居民消费的短期刺激政策是必要的,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短期不利因素,降低各类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

    2020年08期 v.36;No.220 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56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化和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王健;赵凯;

    建立反映城市化与老龄化的二阶段OLG模型,然后基于200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理论模型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和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市化程度提高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地的城乡消费差距,也有利于缩小邻近地区的城乡消费差距;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虽然会加大本地城乡消费差距,但有助于缩小邻近地区的消费差距。

    2020年08期 v.36;No.220 3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2041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金融研究

  • 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

    黄晶;

    采用交互式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在分别考虑金融结构、银行业竞争度、汇率弹性三种因素时,扩张型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偏向银行业、银行业具有一定集中度、汇率制度具备一定弹性,对增强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应重视银行业中介的融资功能,鼓励银行业内部适度竞争,增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建设的能力,保证基建投资托底实体经济。继续坚持人民币汇改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有管理的汇率浮动仍然是当前较为适合的选择。

    2020年08期 v.36;No.220 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2597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可得性的脱贫效应分析

    马骥;杨振宇;马金书;

    利用云南省昭通市和迪庆州农村贫困地区村居与家户的配套数据,运用两层次的线性与非线性模型,评估金融资源可得性对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正规金融资源可得性的提高,体现为村居距离金融网点的车时越近,农户的人均总收入、人均净收入和人均支出趋于增加,人均总收入低于3747元的可能性越低;民间借贷活跃的村居内农户人均总收入也更高。通过验证正规与非正规金融资源在改善农村绝对和相对贫困中的作用,说明在贫困地区发展农村金融将是促进农户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0年08期 v.36;No.220 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6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管理论坛

  • 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结构转变视角

    陈欢;庄尚文;周密;

    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界定为需求认知与创新创业,运用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结合供需两方面及其关系格局的变化,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提出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3—2018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需求结构与企业家精神交互项,实证测算了需求结构转变下企业家精神对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需求结构的影响,且随着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该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在需求结构转变背景下,唯有发挥企业家精神需求认知、创新创业特征才能从供给侧有效突破需求侧制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08期 v.36;No.220 8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45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如何识别R&D税收激励效应?——从创新数量与质量视角说起

    姜安;黄惠丹;吴松彬;

    利用2008—2014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包含丰富的R&D税收减免指标),通过筛选出仅享受门槛较低的R&D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样本企业的方式构造自然实验,从创新数量和质量视角捕捉R&D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R&D增值税优惠政策增进了企业R&D投资,激励企业增加创新数量和提高创新质量。稳健性讨论中不管是平行趋势检验,还是排除金融危机和专利执行保险试点影响,均支持了研究结论。研究符合我国政府R&D税收激励政策实施预期,印证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对优化现有R&D税收激励政策提供了启示。

    2020年08期 v.36;No.220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97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矿产资源国有化模式的探讨

    王中庆;王继军;

    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深刻影响着矿产资源体制改革的趋势方向。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矿产资源发展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及其时代特征。基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深发展阶段的判断,需要从理论上深入辨析和论证矿产资源国有化模式的逻辑依据、客观必要性与现实可能性。以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制与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为基本框架的国有化模式及其具体实现类型,可以妥善解决矿产资源理论与实践的困境,合理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有效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利益。

    2020年08期 v.36;No.220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音乐产业发展探讨——评《音乐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罗章菡;

    <正>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后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其中,音乐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艺术产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1世纪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红利催生出数字化音乐时代,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突破了以往单向性的传播模式,从传统的音乐物质实体化时代迈向了网络多元数字化传播时代,一大批音乐制作者完成了从音乐制作人到数字音乐媒体人、网络音乐信息传播者等角色的成功转变,音乐文化产业与社会其他行业相互渗透交织。然而,不可否认,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音乐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在发展模式、产业定位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待完善与提高。因此,我国近年来逐渐增加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投入占比,音乐产业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国内亟需大量有关音乐文化产业研究的参考书籍,以此来促进我国音乐文化产业在产业规模、市场化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实现进一步转型升级。刘佳独著的《音乐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一书以音乐产业价值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书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音乐产业、价值链治理发展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并从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治理等维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乐价值链视角下的三维治理模式。此外,作者进一步总结了韩国、美国、印度等音乐产业较发达国家的价值链治理做法与经验,探讨了我国音乐价值链的音乐创作、电子化音乐制作生产、产品推广营销以及终端消费购买等环节的三维特征,并分别对每个环节中的运营模式、机制以及具体治理举措进行了实例举证,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理论成果进行了可视化及数理实证处理。

    2020年08期 v.36;No.220 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3K]
    [下载次数:46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