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宇焰;张柏杨;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分析金融部门扩张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及形成机制。结果发现:一是金融部门作为一个产业,其产出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二是金融部门产出规模扩张造成的挤出效应,主要是通过影响劳动力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实现的。随着产出规模扩张,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就业造成挤出,导致劳动力的"脱实向虚"。同时,金融部门扩张还显著阻碍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三是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进一步放大了金融部门扩张的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程度越强,挤出效应就越明显。
2020年10期 v.36;No.222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聂爱云;何小钢;朱国悦;李建体;
文章将制度距离、OFDI和出口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讨制度距离对OFDI出口效应的影响机制与具体效应,并采用2004—2015年157个国家的跨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中国OFDI的出口带动效应总体上是不确定的,需要考虑制度距离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第二,制度距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能够显著地增强OFDI的出口效应。制度距离越大,对OFDI的出口带动效应越强。第三,中国OFDI偏向于制度质量较低且与中国制度接近的国家,在这些国家OFDI的出口带动效应随着制度质量上升而增大。但是在制度质量更高的国家,OFDI的出口带动效应不显著。这一发现有效地弥合并推进了中国OFDI"特殊性"理论与国际经济学中的OFDI投资"制度接近性"理论。因此,应在识别制度距离的方向与幅度的基础上推行差别化的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以更大地激发OFDI的出口带动效应,推动中国对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高质量持续增长。
2020年10期 v.36;No.222 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408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涛;徐兵霞;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期望贫困的脆弱性理论(VEP)估算出贫困脆弱性,然后根据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产业扶贫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以前瞻性的研究视角对产业扶贫的脱贫减贫效果进行再评估。研究表明:产业扶贫显著降低了贫困脆弱性,且对东部地区的改善作用略高于中西部地区。最后,提出旨在降低贫困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2020年10期 v.36;No.222 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446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廉永辉;褚冬晓;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负债率较高的同时存在"脱实向虚"问题,那么企业过度负债是否加剧了"脱实向虚"呢?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企业过度负债与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负债程度越高的企业金融投资越多。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主业发展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会影响过度负债与金融投资之间的关系: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低、波动较大、管理费用率较高和两权分离度较高的企业,过度负债对金融投资的加剧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研究对理解去杠杆政策的经济后果和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20年10期 v.36;No.222 4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059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武晨;王可第;
已有文献仅仅考察了融券卖空对公司违规的影响,而忽视了与融券同时推出的融资机制的影响。对此,通过采用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全面考察了融资融券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融券的推出总体上助长了公司违规,并且融资交易与公司违规显著正相关,但融券与公司违规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经理人的自利程度越低,非控股股东监督力量越强,公司信息透明度越高,境外审计师参与审计,则融资交易与公司违规之间的正向关系越不显著。这说明,当同时存在融资机制,并且融资交易的规模占绝对比例的情境下,卖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治理作用。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从企业违规的视角明确了卖空机制发挥治理作用的约束条件。
2020年10期 v.36;No.222 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7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周国富;柴宏蕊;方云龙;
金融发展不仅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直接的融资支持,也可能通过缓解技术进步的融资约束进而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作为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将其引入到中介效应模型中,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变量的作用,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所占比重约为16.53%;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的内生性后,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仍显著存在。为更好地利用这一中介传导路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20年10期 v.36;No.222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576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