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5515

国民经济

  •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励机制的理论综合与政策优化研究

    高凯;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并且问题表现已经从单纯“开户难”向“开户热、缴存冷”转变,既往激励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政策工具倾向于以居民收入为主线,区分不同人群实施针对性政策,但对居民参保越来越难以形成有效激励,且容易陷入人为制造人群分割的痼疾。通过系统梳理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励机制的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优先序,认为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激励机制的作用方向应发生改变,从原先以居民财产收入为主线区分不同人群实施针对性政策转变为在面向统一人群的政策实施基础上,针对居民参保缴费年限的长短不同设置差异化激励机制,提出中国个人养老金“吸引最充分人群参保”“确保缴费收益”“最大化政策运营效率”的三重政策目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政策目标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025年06期 v.41;No.278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跨境电商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来自综合试验区政策的证据

    王家庭;刘锦莉;

    创业活跃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背景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激发创业活跃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2000—2021年中国2043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创业活跃度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创业活跃度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平行趋势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及一系列稳健性处理均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就内在机制而言,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可以通过促进金融服务的深化与创新、加速人口资源的集聚以及强化出口贸易的竞争力共同推动创业活跃度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更倾向于促进服务业、消费相关行业的创业发展,而在资本密集型、资源依赖型及监管严格的行业,政策的作用相对有限。此外,无国际机场城市、距离海港较近区县、一般城市和东部地区政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理解和提升创业活力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2025年06期 v.41;No.278 2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6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金融研究

  • 公共数据开放的融资价值:基于企业信贷可得性的视角

    郑建明;邓旭;罗忠莲;

    公共数据开放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举措,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广受关注。以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共数据开放的融资价值。实证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提升了企业信贷可得性。动态效应分析、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降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和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信贷融资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内外部信息环境较差、数字化水平较高以及所在地区为东部地区时,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降低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延长信贷期限结构、提高信贷配置效率,此外还会降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促进企业的长期投资。

    2025年06期 v.41;No.278 4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气候风险何以影响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自中国上市公司文本分析的证据

    安强身;李秋波;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背景下,企业面对的气候风险日益加剧。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科学认识气候风险对实体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设计提升风险承担水平的对策,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回报和财务绩效。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研究气候风险对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气候风险通过加剧融资约束、扰动投资者情绪和提高经营风险显著降低了实体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政府保护绩效和公司治理缓解了二者间的负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性质、低市场化水平和低市场竞争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受气候风险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应构建气候融资支持与灾害保险机制,完善智能监测治理体系,企业需实施创新激励与气候信息披露策略,政企协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2025年06期 v.41;No.278 6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9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管理论坛

  • 营商环境优化与中小微企业创新:来自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的经验证据

    郑晓冬;吴琪;周嫣然;

    营商环境优化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但是鲜有研究深入探讨营商环境建设能否以及如何惠及对经济具有毛细血管作用的中小微企业。基于2018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数据,以中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积极评价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投入,该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促进效应主要集中于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环保创新行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工业、消费服务业和中等规模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细分企业家特征后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对来自农村和首次创业的企业家的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经营效能以及激发企业家精神,进而增强企业创新活力。研究从中小微企业视角揭示了营商环境优化对微观市场主体创新的作用,为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5年06期 v.41;No.278 8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内生互嵌: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驱动富民兴村的逻辑路径

    何晓波;曹志娟;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是以产业赋能乡村经济振兴、民众生活品质提升和赓续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文化根脉,从而实现富民兴村和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聚焦目前中国民族地区乡村,以云南“十大名村”新华村为典型个案,运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采用民族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以内生—互嵌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案例剖析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驱动富民兴村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

    2025年06期 v.41;No.278 9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