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6008

理论探讨

  • 众创经济:一个亟待正名的经济模式

    周博文;张再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颠覆性发展的最强双引擎,而发展众创经济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国之策和富民之道。尽管众创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但是十创九死尚待解决,盈利模式尚待探索,经济形态亟待正名。为此,立足众创经济发展现状,系统考量众创经济特征更迭,深入解析众创经济影响机理,科学提出众创经济建构方略,努力为众创经济发展正名,切实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提质增效。

    2018年05期 v.34;No.193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汪天倩;朱小梅;

    借助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现状,并指出现行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制度失衡导致的国际公共产品供需总量、结构及期限的错配,这种制度的失衡使得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呈现出不公平、不稳定、效率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的特点。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产权界定不清导致高额的交易成本、中心国家对于国际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产生了国际货币领域的"公地悲剧"、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长期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危机频发。因此,未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或将历经短期的诱发性变迁和长期的强制性变迁。

    2018年05期 v.34;No.193 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45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宏观经济

  • 生产要素资源错配及其对产出变动影响的再分解

    耿弘;刘永健;孙文华;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所导致的资源错配、产出损失严重制约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区别于既有文献,将建设用地这一生产要素引入到Aoki(2012)的资源错配模型,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各地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三种生产要素的资源错配指数,并利用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产出变动进行了再分解。还考察了要素综合错配与市场分割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建设用地资源错配指数进行了省内、省际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资源错配;考察期内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区域市场份额、要素产出弹性、要素资源错配均对产出变动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要素资源错配对产出变动的影响还可进一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考察期内要素资源错配与市场分割之间始终处于高协调磨合阶段,且建设用地资源错配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于省际之间的差异。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应在全国层面开展多种生产要素资源错配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2018年05期 v.34;No.193 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86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产业政策实施与地区土地资源配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谭周令;

    基于2007―2015年中国31个省份各行业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于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于工业用地出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受产业政策刺激的行业工业用地出让面积显著高于未受到产业政策影响的行业。在按照地理空间分布将样本进行划分以后,发现东、西部地区产业政策对于地区工业用地出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部地区来说,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于地区工业用地出让的刺激作用不显著。因此,在后续工作中,一方面要对产业政策持以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推行产业政策时要掌握充分信息,兼顾各地区发展实际情况。

    2018年05期 v.34;No.193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100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协同性测度及比较

    刘华军;贾文星;彭莹;裴延峰;

    基于19个城市群1992~2013年的DMSP/OLS城市夜间灯光数据,从同步性、差异性、空间集聚性、空间溢出性四个维度刻画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协同性,以期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准确的定量测量。研究发现:城市群间同步性指数整体差别不大,各城市群内城市间均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各城市群差异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天山北坡城市群差异性指数最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差异性指数最低;只有长三角、海峡西岸、辽中南、长中游、呼包鄂榆5个城市群空间集聚性指数显著为正,其他城市群不存在空间集聚现象;无论是单向溢出指数还是双向溢出指数,兰州-西宁城市群溢出效应最显著,宁夏沿黄城市群溢出效应最弱。

    2018年05期 v.34;No.193 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152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理论与实证解析

    邓彦龙;王旻;

    文章拓展了内生增长模型并将异质性社会资本引入理论模型框架中,由此解析异质性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提示了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性以及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品生产部门的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可能存在的挤出效应。进一步基于省级面板计量模型、差分广义矩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实证检验发现: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和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外部社会资本对研究机构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高等院校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外部社会资本对产品生产部门的物质资本投入存在挤出效应,而对劳动力投入则不存在。提升地区创新绩效,除了在总体上调整内、外部社会资本投入,还需根据各地区创新绩效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反应来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2018年05期 v.34;No.193 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48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技术发展与制造业工资增长

    曾繁华;范瀚文;曾帅;

    利用中国2006~201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对信息技术发展与制造业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软件技术提高、互联网广泛应用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都对制造业工资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这种工资增长具有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支撑作用,所以不必担心由此引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因而促进制造业信息化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必由之路。

    2018年05期 v.34;No.193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管理论坛

  • 颜值越高收入越高?——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经验研究

    王询;岳园园;朱晨;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相貌对劳动力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相貌水平一般相比,拥有高颜值可以获得"美貌溢价",低颜值却并没有收到"丑陋罚金"。在控制健康变量后,相貌的作用显著减小,因此健康对相貌的效应具有"纠正作用"。分样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相貌显著影响其工资性收入,女性相貌对其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受教育水平低的群体相貌显著影响工资性收入,但对受教育水平高的群体来说,相貌对其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教育可以弥补相貌的缺陷。

    2018年05期 v.34;No.193 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66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以攀枝花市2005~2015年经验数据为例

    李优树;刘扬;罗静;张坤;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积极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研究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可以找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路径。首先将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从经济增长的效率、结构、稳定性、创新能力、成果、资源和环境成本六个方面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增长的程度;然后分析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如何通过这六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再以攀枝花市2005~2015年的数据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攀枝花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评;最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均对经济增长质量存在正向的影响,与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

    2018年05期 v.34;No.193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968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BM-DEA模型的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研究

    杨立生;王倩;柴鑫;

    分析并界定了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概念,指出企业实施绿色持续创新的最大障碍在于创新效率低下,因而有必要对影响创新效率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改进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基于此,在期望产出指标基础上增加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构建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基于中国2011~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提出政策建议。

    2018年05期 v.34;No.193 10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488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