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26290

宏观经济

  • 文明城市的民生效应分析——来自地级市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龚锋;李博峰;卢洪友;

    当选"文明城市"能否为城市发展或居民福利带来实惠?基于此,将当选全国文明城市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和地级市数据,选取经济增长、就业和房价三个重要的民生指标,识别当选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民生改善效应。结果显示:"当选文明城市"对商品房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但对经济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创建"文明城市"虽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但"文明城市"并没有成为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吸引经济资源流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金字招牌"。未来应以改善政府治理、市场秩序、诚信制度、法治建设等"软件设施"为目标,完善"文明城市"评选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创城"为契机,增进居民福利水平。

    2018年12期 v.34;No.200 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1816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资源依赖是否降低政府效率——基于跨国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

    鲁永刚;张凯;

    基于世界银行集团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显示,总体而言资源依赖降低政府效率,而且,资源依赖对政府效率的作用形式呈非线性。内生门槛模型估计显示门槛效应显著存在。单门槛效应表明,高于一定门槛值资源对政府效率的负向影响才显著。多门槛效应表明,资源依赖度从高到低突破门槛临界值后,资源对政府效率的影响由显著的负向抑制变为不显著,再变为显著的正向效应,在低依赖水平,资源禀赋成为促使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有利条件。稳健性检验结果说明,总的负向效应和门槛效应仍然稳健存在。

    2018年12期 v.34;No.200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产业集聚对四川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

    沈倩岭;王小月;

    通过构建专业化集聚指数、多样化集聚指数和集聚竞争效应指数,将产业集聚对四川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在整体上,制造业专业化集聚不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制造业多样化集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制造业集聚竞争效应不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行业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多样化集聚与集聚竞争效应不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则正好相反;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集聚竞争效应均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2018年12期 v.34;No.200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996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产业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杨胜利;虎朝阳;杨钦栋;

    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一直都是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从产业发展视角分析宏观经济指标与就业问题的相关性,研究宏观经济变化对就业问题的影响。以山东省为例,采用OLS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研究方法,对宏观经济指标与就业问题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政府应从政策制定、人财物的要素集聚等方面多措并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良性发展正向互促的优势,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2018年12期 v.34;No.200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0K]
    [下载次数:81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金融研究

  • 新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曹秋菊;

    运用1992~2015年的国内外年度数据,以人民币正式踏入国际化轨道为前提,探究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把被解释变量进行合理的加权处理用作新的因变量,运用VAR模型、IRF分析法、方差分解分析法等计量方法探索外商直接投资FDI、外汇储备FER、货币供应量M2、进出口总额MI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受前期的汇率影响显著,占据绝对优势的影响份额,FDI和M2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大,进出口总额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微弱,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外汇储备对未来的汇率影响具有确定性的趋势。

    2018年12期 v.34;No.200 4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2731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民工创业机制的实证研究

    曾之明;余长龙;张琦;汪晨菊;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开启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可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并为农户创业提供了更多可能。文章从相关文献入手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功能特点,参照已有研究关于影响农民工创业融资渠道选择因素中的Logistic模型定义,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估计了农民工创业融资渠道意愿选择因素的影响效果,揭示了现阶段制约农民工创业融资的具体影响因素,发掘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民工创业的可行性及功能优势,最后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农民工创业的创新思路及建议。

    2018年12期 v.34;No.200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3909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5 ]

管理论坛

  • 制度环境会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吗?

    陈红;胡耀丹;余怒涛;刘李福;

    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视角探讨了制度环境如何影响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治理失效的情况。研究显示内部控制主要作用于过度投资,制度环境会显著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越少、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或法律环境越好时,内部控制越能抑制过度投资,提高投资效率;由于承担较大的政策性负担,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受制度环境影响更大,当国有企业为满足政治目标而进行投资时,内部控制对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将有所弱化。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在企业中主要起约束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稳健发展,其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并非固定存在,企业应根据所处制度环境调整提升投资效率的方法。

    2018年12期 v.34;No.200 6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539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吗?——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

    易迎霞;

    当前社会流动性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能否成为助推社会流动的有效手段?运用CHARLS(2015)数据定量检验了教育的代际传递性。研究发现:教育表现出显著的代际传递特征,且父亲对子代的教育传递性略高于母亲,父代对女儿的影响略大于儿子,代际传递在中部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因此,政府应促进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配置,在农村帮助女孩接受初中以上非义务教育,为已婚、已育妇女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机会。

    2018年12期 v.34;No.200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58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税收视角下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胡兰;胡轩于;

    基于中国2014—2017年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在税收视角下分析研究了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税率公司相比,由于高税率公司的费用化研发支出税收效益更高,且具有与其他公司相比更低的资本化率。分析对比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公司的成本较高,此时需采取多元化的途径避免发生更高的非税成本。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前者研发支出的税率与资本化率之间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负向关系,且往往会采取更加激进的税收筹划工作。与低税率公司相比,高税率公司具有较高的费用化研发支出市场定价。

    2018年12期 v.34;No.200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决策模型研究

    杨梦源;余义勇;

    由于机遇决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来说十分重要,文章在对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机遇决策的概念及机遇决策问题特点梳理的前提下,针对决策者多以模糊语言描述决策问题且决策者对决策权重信息未知的现实情境,基于直觉模糊多属性群,构建相关决策方法机遇决策模型。使用利润、成本、损失、风险和后悔值五个属性来对机遇决策方案进行选择,并从若干个决策方案中选出较为满意的决策方案。最后,在所构建的基于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对云南铜业集团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对策建议。

    2018年12期 v.34;No.200 9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2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低碳发展的国际碳减排博弈与中国对策

    仲云云;张冲;

    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路径,减少碳排放是必然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碳减排分歧。构建博弈模型对不同阶段的国际碳减排各方战略进行分析。为了避免碳减排陷入互相背叛、各方皆输的"囚徒困境"状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内,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通过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碳减排,以实现"猎鹿博弈"的合作共赢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的相关对策。

    2018年12期 v.34;No.200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7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