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利;
数字产业集聚凭借地理区位、数字虚拟的双重优势赋能,助力形成跨领域、跨产业、跨地域、跨组织的产业集群新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驱动力。以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以数字产业集聚、中国式现代化为研究主体,并借助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提升。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在数字产业集聚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中西部与东北地区、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低市场活力地区,数字产业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及高市场活力地区更强。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产业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基于此,提出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助力数字产业集聚;驱动“双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数字产业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
2025年08期 v.41;No.280 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郭彦;
以2011—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层面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研发创新、要素利用成本、出口多元化及研发创新与出口多元化的交互作用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得出,在非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完备地区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赋能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作用,深化企业层面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为强化全球价值链韧性提供参考建议。
2025年08期 v.41;No.280 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6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任康宁;
企业数字化程度的分化导致企业间数字鸿沟日益扩大,成为阻碍中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型开放作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否发挥破局性作用,成为有待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制度型开放对企业间数字鸿沟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降低企业与同地区数字化领先企业之间的数字化距离,有效弥合了企业间的数字鸿沟;自贸区设立更有效地促进了数字化落后企业的技术进步、有效地缓解了数字化落后企业的融资约束、强化了数字化领先企业的示范和溢出效应;自贸区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高技术产业企业的数字化追赶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为政府借助制度型开放弥合企业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参考。
2025年08期 v.41;No.280 6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