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访问量:1033710

国民经济

  • 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经验证据

    孙丽鹏;

    平台经济凭借独特的组织形态、强规模经济性以及网络效应,能够不断推动各种创新模式出现和发展,有利于重塑传统产业生态结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厘清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关系及作用机制,以2014—202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及西藏)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可显著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平台经济能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指出,平台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与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在门槛变量平台经济、要素资源配置的影响下,平台经济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2025年08期 v.41;No.280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外资并购、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企业雇佣结构调整

    张天柱;刘建;李梓轩;

    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分割已成为阻碍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障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PSM-DID),深入分析外资并购对目标企业劳动力雇佣数量和结构调整的影响,并重点探讨劳动力市场分割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外资并购通过生产率提升、工资溢价、融资约束缓解及产出增长等途径显著促进目标企业就业增长,并购后企业研发人数显著增加但占比降低,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通过抑制产出增长削弱外资的就业创造作用。行业特征、当地劳动力资源禀赋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强化了企业对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研究结论为各地政府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2025年08期 v.41;No.280 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数字经济

  • 数字产业集聚何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视角解析

    陈利;

    数字产业集聚凭借地理区位、数字虚拟的双重优势赋能,助力形成跨领域、跨产业、跨地域、跨组织的产业集群新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驱动力。以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以数字产业集聚、中国式现代化为研究主体,并借助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提升。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新质生产力在数字产业集聚驱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中西部与东北地区、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低市场活力地区,数字产业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及高市场活力地区更强。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产业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基于此,提出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助力数字产业集聚;驱动“双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数字产业集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

    2025年08期 v.41;No.280 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郭彦;

    以2011—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层面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球价值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稳健性及内生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研发创新、要素利用成本、出口多元化及研发创新与出口多元化的交互作用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得出,在非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完备地区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赋能作用更为显著。研究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韧性的作用,深化企业层面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为强化全球价值链韧性提供参考建议。

    2025年08期 v.41;No.280 4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6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制度型开放与企业数字鸿沟——基于自贸区设立的经验证据

    任康宁;

    企业数字化程度的分化导致企业间数字鸿沟日益扩大,成为阻碍中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型开放作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推动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否发挥破局性作用,成为有待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制度型开放对企业间数字鸿沟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降低企业与同地区数字化领先企业之间的数字化距离,有效弥合了企业间的数字鸿沟;自贸区设立更有效地促进了数字化落后企业的技术进步、有效地缓解了数字化落后企业的融资约束、强化了数字化领先企业的示范和溢出效应;自贸区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年轻企业、高技术产业企业的数字化追赶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以上结论为政府借助制度型开放弥合企业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参考。

    2025年08期 v.41;No.280 6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管理论坛

  • 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

    习明明;郑对;李婷;

    作为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创新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政府公共数据开放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技术驱动。基于2008—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显示,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机制检验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协同创新、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和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三个途径强化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公共数据开放对高创新投入水平、低供应链效率以及弱融资约束的企业专业化分工能力有更明显的强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环境以及行业均有一定的溢出效应,能提升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福利水平。研究结论不仅为政府如何通过搭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提供理论启示,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协同产业链分工提供实践建议。

    2025年08期 v.41;No.280 7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环境设施公开与企业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

    李玉银;陈莹;逯东;

    借助中国各城市对外开放环境设施的准自然实验,以2014—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考察环境设施公开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设施公开会导致企业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体表现为对正面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负面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动因分析发现,企业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主要是由政府环境监管压力、公众环境监管压力以及环境改进的高成本造成。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受到产业政策支持时,有利于缓解环境设施公开带来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设施公开并未带来企业实际环境绩效的提升,体现出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策略性管理。研究结论为理解环境设施公开情况下企业的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并且为如何抑制该种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2025年08期 v.41;No.280 9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下载本期数据